向往的生活[七零]_分卷阅读523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523 (第1/2页)

    用有任何的后顾之忧,上学国家还给补助,不需要拖累家里一丝一毫。

这,算是最理想的一类出路了。人人都想这样,但现实就是,大学不是那么好考的,这条路注定不是人人能走的了的。

大学不好考,录取率低,那么还有另外的路子可以走——这便是接父母的班,继续老一辈的传统,在大厂子里勉强混口饭吃。

七八十年代的公家铁饭碗是可以传给子女的,这也是为什么,在那个年代里,人人都羡慕工人的原因了。

那个年月里,工人本身的生活不但有保障,看病吃饭都不用愁,就连其子女的上学和就业问题,都有厂子里给负担了。

你说,这能不叫人羡慕向往吗?

这简直就是人生之路上的捷径啊,只要父母有能力,下面的子女就很难混的差了,多多少少的,总是能有基本保障的。

大城市里的职工家庭,有很多子女的,往往下面的孩子都会有去下乡当知青的。

而一部分子女在回城后,因为学历、年龄等问题,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——岗位就那么多,如果家里能给安排,早在他们下乡前就给安排了,又哪里能耽误到这时候呢。

那这人回来了,总得有口饭吃,不能看着家里的孩子饿死吧。

于是,这时候大量的原本就差不多处在要退休年纪的父母辈们,就开始cao作着给子女们让工作了。

让子女接自己的班,这样不但孩子能拿工资,他们也有退休金可领,这两相合并,家里条件不就一下能改善了?

rou眼可见有利可图的事儿,所以这么干的人还是相当多的。

除了自己考学、接父母的班之外,剩下的那些自己既没本事考上大学,家里还不给力,没办法接班的青年们,现在看来,才是最惨的那一波。

因此,他们为了生计,便就不得不去做一些小生意、个体户,或是出卖力气给人打工赚取微薄的工资,或是脑子灵活的抓住了市场的空虚,下海经商,慢慢的又做大,日后成了大老板的,大概都是这部分人。

这三类人在当时的环境中看来,念书的是最厉害的,接班的其次,且两者一般都瞧不上第三种,觉得那就是自己和家里都没本事的人,才会去想着干那些随时有风险会被抓进去的“投机倒把”的事儿的,不稳定不说,社会给他们的评价还都很低。

当时的主流想法是这样的,但是真理往往并不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的。后来的历史发展也像人们证明了这一点,哪种人最后过的最惨,时间自会证明的。

也不过就是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吧,那些当初看来是家里有本事,接了父母工作的人,就会因为大型工厂的连连倒闭而大量的下岗。

而那时处在中年的他们,上有老下有小,养家的负担不要太重。

但是,既没文化也没有多少别的技能,就连人际交往上也都是在工厂的封闭环境里交际的,到社会上也不知该怎么跟人打交道的他们,下岗后就更加难以找到好的工作了,甚至他们连维持基本的生活都困难,算是是真真正正的与时代脱节,下半辈子没了保障了。

但是这时,那些读书好的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