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时王谢_旧时王谢 第2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旧时王谢 第25节 (第2/3页)

朝议许之,遂归舒军府,而以琅领之。

    -咸和五年(330年)

    十二月,郭默以私忿害江州刺史刘胤。司徒王导以王琅为寻阳太守,诏平默,琅微行至江州,径入府中斩之。太尉陶侃亦领兵欲平默,而琅已传默首,宣示州县,陶闻而止,默然良久,乃叹曰:“我才得生瞻、范,王处明那得生子若此”。

    -咸和六年(331年)

    诏以陶侃加领江州刺史,寻阳改封为国,王琅为寻阳内史。在郡一年,民心深悦之。

    十二月,请归建康度蜡节,许之。

    -咸和七年(332年)

    秋,后赵入寇武昌。王琅发书陶侃,谓襄阳空虚,机不可失,将以骑兵袭之。

    陶久欲北伐,亦以为良机,遣子陶斌与王琅合兵,果轻取襄阳。赵将郭敬退守樊城。

    -咸和八年(333年)

    分襄阳、南阳、新野置侨雍州。诏以王琅为雍州刺史,镇襄阳。王时年方二十,为有晋一代方伯中最年少者。

    九月,赵欲得王,重兵南下。王佯与陶不合,而私致书于陶:“以命付陶公。”自引千人退襄阳以守,留主力阴待之。坚城固守十日,会陶兵至,逐敌于南阳,并以主力断敌后路,大胜,斩首万数,昔梁州之地尽复。后五年贼无力寇边者,王之力也。

    城定,王疲甚,仍置酒宴陶军,笑谓陶子斌曰:“我固知陶公之德不让羊公。”

    又,战时信路断绝,不闻建康消息,陶亦瞒之,故王战后方知父王舒病逝,诏夺情使留镇襄阳。

    王神色惨然,固辞请归。陶度洛阳终不可轻复,况身老且病,后继无人,亦上书请许之。遂回建康居丧。

    咸康年间,吏部尚书谢裒为三子安请婚于王氏,王竟许之,建康哗然。

    三月服阕,与谢氏婚,寻除会稽内史。

    第43章 鲜卑拓跋

    十日假期本就短暂, 还要搭上两日返程时间,更使人觉转瞬即逝。

    离开建康赴寻阳的船上,王琅久久伫立船尾, 望着送行人在视野里越来越小,直到彻底被江面上升起的白雾隔断, 她才收回视线, 与站在旁边随侍的书佐梁燕说话:“委屈你了。蜡节里没有和家人团聚, 反而跟我跑了一趟建康, 结果连一张席位都没有给你。”

    永嘉南渡以后, 阶级鸿沟越发难以逾越,士族与寒门之间不仅不通婚,甚至连同席而坐都引以为耻。

    王琅有心改变, 但她自己尚且如履薄冰,贸然行事只会适得其反,再加上也不想给哥哥的婚礼引入哪怕一点意外, 便没邀请自己倚重的佐官参加。

    梁燕闻言倒是诧异地看了她一眼, 连连摇头:“公子家一门三侯, 尊公位列二品车骑,往来皆贵胄冠盖。燕一介闾巷之人, 微末小吏, 本来也难登朱门,公子何言委屈?”

    江风阵阵扑面, 王琅神色不变, 声音平静如船下江水:

    “你勤学苦读, 夙兴夜寐, 难道是为了一辈子做闾巷之人?”

    这是诛心之言。

    梁燕沉默一会儿, 到底回报了她的信任, 说出内心所想:“自陈群建九品官人法以来,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势族。我不像陶公,有勠力边徼的方伯才,幸得公子简拔,不仅有机会阅览群书,还能在公子麾下做些实事,至于富贵荣辱,那些都是身外之物,我不放在心上。”

    王琅道:“淡泊是好事,诸葛武侯也说非淡泊无以明志。不过有才之士都去淡泊,留在高位上的又是些什么人呢?至少在我治下,德才与地位一定会相配。”

    梁燕笑了下:“公子之志非常人所及,愿附公子骥尾。”

    态度还是平淡。

    王琅扶上栏杆,前倾身体,衣袖被江风吹拂得猎猎做响,声音却清晰可辨,不曾模糊在江风中:“梁生不信我乎?阿兄的婚礼我无能为力,我的婚宴定能让梁生与其他有识之士入席。”

    这下梁燕是真的上心了。

    谨慎地斟酌了一会儿措辞,才小心翼翼试探道:“公子还有心成婚吗?此事恐怕比让燕入席更难一些,要不要先致信中书,请他代为留意。”

  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