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30 (第1/2页)
孟清和离开后,袁容当即召集行后军都督府上下,按照孟清和留下的建议,重新安排工作,专人专项,部门里的都事,文书,小吏全部分配到位,再不会出现分工不明确,忙起来一团乱的情况。袁容特命一名都事和两名文书分拣公文,按列出的条项分类,急件先处理,其余摘取主要内容,贴上条-子,更是一目了然。试行两日,果真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,袁容-抽-空回家和永安公主共聚晚餐,将孟清和告知他的下东洋一事讲给了公主。听罢,永安公主眼睛也亮了,不由得赞一声,“先时还不觉得,如今再看,兴宁伯果真是个厚道人。“能得永安公主这句夸赞,对孟清和来说,当是意外之喜。身为永乐帝和徐皇后的嫡长女,永安公主在皇室中的地位非同一般。能得了她的好,可是相当不容易。既然袁容不会再忙得走路发飘,有过劳死的风险,永安公主自然不会再向老爹抱怨沈瑄的消极怠工。连续数日没收到长女的来信,永乐帝还觉得奇怪,等锦衣卫的密报和袁容的上疏送到,才恍然大悟。抚过下巴上的短髭,赞许点头,到底是大和尚的徒弟。不过,此事不能明赏,暂时记下,留待日后再行封赏。继周王袁容之后,又有代王,安王上表,请派人随船下东洋。永乐帝一概批准,不过船费也由三成增加到四成。即便如此,送到天子面前的表疏仍是越来越多。待看到徐辉祖和徐增寿的上疏,朱棣更是心情大好,移驾坤宁宫,见到请安的朱高炽和张妃,当即夸奖平王和平王妃仁孝。朱高炽受宠若惊,脸都有发红。朱棣看得心软,拍着长子的背,“高炽似消瘦了些。”一句温言,朱高炽眼圈发红,几近僵化的父子关系,总算有了破冰的迹象。只要不触动朱棣的逆鳞,也没有朝臣三天两头的跳出来叫嚷着立皇太子,朱棣对朱高炽还是不错的。张妃似也得到了教训,表现得温良恭谨,遇上留在京中的汉王妃和徐王妃,也能说笑几句。天家内部-和--谐,下东洋诸事妥当,朱棣难得有个好心情。可随着八月来临,南京城连下几场大雨,朝中风波再起,朱棣的好心情也宣告终结。有朝臣揭发,曹国公李景隆藏匿亡命之徒于府内,图谋不轨。证据确凿,一时之间,李景隆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。刑部尚书郑赐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,不守臣节,乞置景隆于法。礼部尚书李至刚同六部都察院弹劾李景隆蓄jianian谋将,其行不轨。同时弹劾都督李增枝明知兄长李景隆有不臣之迹,却无一言规劝,应一同治罪。永乐帝一直没给以明确答复,始终就一句,朕知道了。要么就是朕会看着办的。朝臣闹得实在厉害,朱棣也只是下旨斥责李景隆一顿,让他将府内藏匿的蒋阿演等人送到有司查办。李景隆本人却没减薪也没降职,仍旧每日列班早朝。朱棣太了解李景隆了,给他天大的胆子,也不是造反的材料。至于藏匿凶徒,二十八个人,能干什么?因为盛庸的的死,朝中的建文旧臣多人心不稳,如果再严厉处置了李景隆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