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农家日常_分卷阅读829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829 (第1/2页)

    “所以我现在才说这话啊。现在经济繁荣,货物交易频繁,高产水稻再一推广,亩产上去,税收是往年的数倍,可取一定数额作修路之用;再者,现在有了新航线,出一次海,收益颇丰,这份收益,亦可抽取一部分用来修路。”

“第三,可以用募捐的形式,招集当地乡绅富户,让他们自愿出一部分钱。到时候道路修好,可以在边上立一块碑,将资助者的姓名篆刻于碑上。想来乡绅富户是很乐意出这部分钱的。”

大家听得眼睛都亮了起来。

地方上要造桥修路,或遇上灾荒,都会召集有钱人募捐。一来二去的次数多了,富户们也不大愿意。但如果把捐钱者的姓字刻于碑上,让他的名姓千古流传,想来大家都很乐意掏这份钱。

“这个办法好。”洪华忠道。

大家都点点头。

“第四……”杜锦宁还没说完呢。

还有第四?这小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呀。修路这种大事,别人都愁的不行。到了杜锦宁这里,一二三四,方法似乎多的用不完。

杜锦宁可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,她继续道:“如果某地有灾荒,朝庭便可组织灾民前去修路,让他们有饭吃,再发工钱养老人孩子,以工代赈,这比单纯地拨粮救灾要好得多。”

大家的眼睛“叮”地一声又亮了。

大宋版图甚大,每年里总有些地方不是水涝就是干旱,朝庭的赈灾粮食与银两拨出去不少,这部分粮食和银两消耗了就消耗了,除了救灾民,没有任何建树。

可如果以工代赈,粮食与银两消耗了,路却建起来了;不光修路,还可以修农田水利。既救了灾民的命,又等于是拿那部分粮食和银两请人修路建水利,一举两得。

“长公主,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呀。哎呀,真是太聪明了。”一个老臣忍不住表扬起杜锦宁来。

“是啊是啊,公主想的这办法真是太好了。”其他人纷纷附和。

饶是杜锦宁脸皮厚,也被夸得脸红。这些都是后世的法子,她不过是照搬而已。

赵晤却摆摆手,示意他们稍安勿躁,他自己则盯着杜锦宁问道:“还有呢?”

“呃。”杜锦宁无语,“我想到的大概就这些了。锦宁这点小聪明,在皇上和各位大人面前完全不够看。皇上和大人们肯定还有更多更好的法子,大家积思广益,想来修路并不困难。再者,修路并不需要全国同一时间铺开,完全可以每年修一部分,有先有后,可大可小,依收益而定。这样就不会给陈大人造成困扰。”

陈大人就站在齐伯昆身边。他是户部尚书,专管钱袋子的。故而杜锦宁有此一说。

大家都笑了起来。

陈大人还凑趣地拱了拱手:“多谢公主体恤,陈某感激不尽。”

赵晤看着杜锦宁的目光全是欣赏,心里再一次感激上苍给他降下了一个杜锦宁。

他问道:“水稻还有几天能收割完?什么时候能知道产量多少?”

“今天在收割最后一点,五百亩的产量多少,明日可知。”

“好。”赵晤一激动就转圈的毛病又犯了,他来回走了两圈,站到杜锦宁面前,“你自打任职以来就忙着收割水稻,还没上过朝。今晚你把奏折写好,将水稻的产量和今天所说的修路、以工代赈的法子都写上去,明日上朝启奏。”

说着,他朝老臣那边看了一眼。

几个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